
全球鱼类消费量正在增加。2011 年至 2016 年期间,全球消费量从 1.54 亿吨增加到了 17.09 亿吨,给海洋许多地方已经枯竭的渔业资源带来了压力。
消费增长主要是由于近几十年来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全球人口已从 1960 年的 30 亿增长到今天的 77 亿。这种增长速度还没有放缓的迹象。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 2030 年,当前的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 86 亿,到 2050 年,将达到惊人的 112 亿。
许多因素使迪尼玛®成为应对大规模水产养殖严峻考验的完美选择。首先,它比尼龙强韧得多,也轻得多,这意味着迪尼玛®制作的渔网重量大约只有其同等尼龙渔网的三分之一,同时它仍保持强韧耐久。这种独特的强度重量比确保了渔网的使用寿命比其他替代品更长,并且操作方式更容易、更安全。
迪尼玛®制作的渔网强韧,并且具有出色的耐咬性——使得海豹和海龟等捕食者更难以损坏和进入网箱,养殖鱼类更难咬破网逃出去。它们也更易于维护——尤其是在较大的网箱中,迪尼玛®纤维的轻便特性和自然浮力使其易于操作。较小的直径也意味着它们的表面积减少了约 30%,使得污损生物更难以附着在渔网上。所有这些因素意味着持续的运营成本将低得多。
与尼龙渔网相比,迪尼玛®制作的渔网对环境也更有利,因为(按重量)它们需要更少的防污剂(防止微生物积聚所需)。此外,由于这种较低的稠度,水在网箱中的流动性更好,从而产生较高的含氧量。这为鱼类创造了更健康的环境。最后,迪尼玛®制作的渔网支持可持续的鱼类生产技术——在优化产量的同时保持对环境更有利。
在世界许多地方,水产养殖已经在鱼类饮食方面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它不仅支持生产更多的鱼,还可以减轻对野生鱼类的捕捞压力。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报告称,2016 年水产养殖占全球鱼类供应的 46.8%,高于 2000 年的 25.7%。然而,为了满足未来的需求并保持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水产养殖方法。
水产养殖业的主要趋势是网箱越来越大,这不仅可以容纳更多的鱼,而且有助于降低人工、设备和维修等固定成本相对于养殖鱼的数量更低。
然而,更大的渔网将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当渔网使用传统的尼龙制成时,它们将变得更重、更难操作,因而需要更多的设备和人员。这些渔网(通常周长可达 160 米)重达四吨以上,而较大的表面积则意味着其需要更多的检查和维修。
面对这些挑战,许多水产养殖业正在寻求增加网箱尺寸而又不使其面临额外风险的方法。许多解决方案都在于使用世界上最强韧的纤维™——迪尼玛®制作的网箱。
随着人口的增加,饮食习惯也在改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的报告显示,尽管发达国家的鱼类消费量正在下降,但发展中国家的消费量增加抵消了这一趋势,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年消费量从 2011 年的 18.5 公斤增加到 2016 年的 20.3 公斤。在这些地区,营养丰富的鱼类提供的高质量蛋白质在缓解食物短缺和营养不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鱼类将在为越来越多的饥饿人口提供健康食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但要满足这一不断增长的需求,就需新的、可持续技术来供应鱼类。